星期六, 8月 12, 2006

旅遊

嗯嗯,為期三天跟家人旅遊,照片暫時放不上來,相機在我爸那邊。


第一天,印象最深的是,從花蓮坐到新城站的莒光號火車,一路上的海,層次分明的分層,我想,這大概就是遠洋和近洋的差異吧,還有去太魯閣的九曲洞....你除了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更該感受的,當初開這條路的神奇,老實說,太魯閣不適合跟團,應該要一個人好好的騎摩拖車,慢慢的逛才是。所以我當下跟我爸提出我自己一個人再來的要求,我爸也答應了,接下來就是好好計畫了XD
第二天,花蓮遠雄海洋公園,雖然是一個遊樂區,但是我沒有玩這個的心情(香港海洋公園格局比花蓮海洋公園格局大多了),但是海洋公園裡面有一個小塔,從塔上望過去,一望無際,你的眼神終點只有海平線,偶爾會有一條小船經過,嗯,這是海洋公園最讓我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(老實說,這站在外面就看的到了)。下午去台東小野柳,站在豆腐石上,觀看波浪的拍打,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色,我氣極而生,大吼三秒,通體舒暢
第三天,去參觀了原住民的布農部落,雖然裡面的歌聲舞蹈是動人了,但是似乎被商業化了,但是不走向一條較好的道路,我的感覺,文化不是一種商業,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走,事實上蠻矛盾的。從知本坐到枋寮的莒光號上,山洞無窮無盡,但是大海,跟花蓮截然不同,好乾淨,連近海下的暗礁都看的到,接著,回家了


事實上,旅遊不止這些,但是,我最有印象的是海,因為我喜歡看海,海對我而言
眼神接觸海平線時,被一望無際的深藍吸引,徹底放空,待回過神,海的不變就是改變,永遠看不厭

對我而言,花蓮的海跟台東屏東的海各有千秋,但是,一樣的感受就是,我可以徜洋其中而不回神。

令我覺得最有趣的是,我在屏東枋寮看到的摩托車,戴安全帽和沒戴安全帽的比例為三比七,這裡讓我覺得,是不是戴了安全帽才是犯法的呢,哈哈,總覺得,這是一個會讓人腳步慢下來的悠閒城市~

---
好爛的遊記

星期三, 8月 09, 2006

小芳生日快樂嘍

哈哈,我們家的快樂小芳生日嘍,變成十九歲啦~

生日快樂啦

老實說,也沒什麼好送你的,只好寫blog慶祝一下~^^

--
話說...難得有人生日比我小.XD

星期二, 8月 08, 2006

組合語言的藝術

我想恭喜我自己排完了~ya~

事實上還有很多問題是用dirty work解決的,不過,整體下來還算滿意,檔案釋出嘍
不能做為商業用途,大概是那一套吧,哈哈

doc檔 1007kb (Micosoft Word開啟)
pdf檔 1264kb (Adobe Reader開啟)

--
終於告一段落了,喔耶

星期日, 8月 06, 2006

回學弟的文

喬峰在被遺忘的資訊教育~寫了一些東西,本想直接回文,後來想想,我還是貼在我的blog吧...版面較大



>而繁瑣的計算機概論,逐漸被淡忘~
哈哈....台灣的硬體組裝界,可是一堆人沒淡忘....以修電腦為例,經驗是一個判斷的依據,你對電腦的了解程度又是一個判斷的依據。

>所以,電腦知識在無形中,被一般人認定為「不必要的」..
>然而,我也想說,學「文言文」、學「化學」等..
>這跟我以後的課程有何關係?這跟我的生活有何關係?

不管怎麼說,你的語文能力是基於文言文等等的文學之上,難不成你希望你所寫或說的文章,是一個不成章法,贅字太多的東西嗎?如果我們真的考慮我們所學的,是否音樂,美的欣賞都不要學了?
Steve Jobs(不知道去查書,這個人我懶的解釋XD),他花了好幾年在學習書法,因為他覺得書法有一種美,當然,他所做的跟書法完全沒有關係。Mac OS出來時,就因為Steve Jobs學過書法,對於文字要求的一種美感,也讓大家笑Windows長的實在難看

>既然這些被列為「正規」課程,那「資訊」為何不行?
為什麼音樂不行,為什麼美術不行,為什麼一堆課程不行?高中所學的課程,仍然是通識教育,雖然我不否認,這對特殊專長的人具有一定的扼殺程度,但是,也不是每一個都可以早早知道自己的興趣

>加上中學不注重資訊教育,難怪台灣的資訊展業比不上他國了..
比不上他國有很多原因,絕對不是單單幾句可以解決的,環境不允許,學生不努力,資訊基礎教育沒打穩,導致要進階過於困難,以至我們始終為他人做嫁

>也許哪一天,將「資訊科」列為必考科目,這一切將會改觀
>儘管這不是治本的做法,但,「它」至少可行!
那麼我們要重點發展的全部列為必考科目吧,你認為怎麼樣?經濟啦,管理啦,電子學啦,能列的全部列一列,一個國家的發展,雖然會著重於某一項,但是不代表不用健全發展,自古文人相輕,資訊人相輕,我看照你的想法,不同的行業都要相輕一下,學文學看不起學電腦,學電腦看不起學經濟,學經濟看不起學管理

這狀況,還蠻好玩的

還有一點就是,列入考試科目,按照學生心態,應付了事居多,這樣子豈不更慘?如果沒有列入考試,我覺得,電腦這門學科,在中學還存在應有的活力,是可以強調的

每個人的學習有不同的重點在,今天我最不肯犯的盲點就是,我學電腦是因為資訊很重要,所以別人也要跟著我認真學

我認為的做法其中之一有,大學每個系可以開放幾個靠專業而錄取的名額,而降低一般通識所佔的成績比例,資工系,評估每個人的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做為判斷標準,再參考數學英文,按照一般高中做法,或許會比較願意去特別培訓,這跟學測最大的不同是,學測以成績當做第一階段,而這方法是以專業項目當做第一階段(這或許是更寬廣的保送,哈哈)

要注重資訊教育,一方面要自己覺醒,我覺得台灣從來沒有注重過基礎教育,更何況離一般人有距離的資訊教育,這就又很多事可以說了



--
台灣的教育,真是一個神奇的制度

member function adaptor 與 google

哈哈哈,事實上,經過那麼多天,我還是沒啥長進,就好像是原始的認知中前進一點點,算了,先看之前書上的說法吧


泛型程式設計與STL p.403
所謂的member function adaptors是一群小型的classes,讓你能夠獎member functions 當做function objbects來呼叫。每一個adaptor需要一個型別為X*或X&的引數,可透過該引數呼叫X的一個member function,如果那是一個virtual member function,那麼便是一個多型的函式呼叫(polymorphic function call)。因此,member function adaptors 是物件導向程式和泛型程式設計之間的橋樑


嗯,其後我又寫了
那麼為什麼不能直接使用class member function,我猜的理由是,function pointer和class member function pointer是不一樣的


老實說,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爛的理由...於是在回文中John解釋了
john 提到...
應該有兩個原因:
1. reusability
2. adaptability

member function有兩種呼叫方式: ->* 以及 .*

而 algorithm 接受一個 functor 應該作最少的假設, 也就是它們都能一致使用operator() 呼叫就好了, 不然就得分別替這些演算法, 再額外實作出 ->* 及 .*的版本, 累嗎?

另一個是配接能力, STL 之所以能夠配接是因為每個 functor 裡面都有定義內嵌的xxxx_argument_type 跟 result_type但 (member) function 不能作這些定義把它們包起來就能迂迴達成

bind, compose 應該算是同一概念: partial function application (currying)


到目前為止,我只看懂一半吧,大概能了解為什麼,但是,不能做這些定義把們包起來就能迂迴達成,我想Josh Ko昨天半夜給我的文件(by himself)做了很好的解釋
Josh Ko writes
member function adapter除了加上ADTU(Auto-Deducing Type Units)之外,也將那個隱喻的this指標引數轉為一般的引數(當然,只是比較淺層的語法轉換)

整篇文章是圖文並茂,我不太會做引用(笑)

那麼跟google有什麼關係? 因為我不認識John解釋給我聽的強者人物,我想了想,google打上member function adaptor,只搜尋繁體中文網頁結果,出現了有趣的現象,
第一個,jjhou的STL五篇文章之一,嗯,可理解
第二個,葉秉哲的C++程式設計語言經典本中英術語對照表,嗯,可理解
第三個,Sun的document,嗯,可理解
第四個,我的blog,這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我明明什麼都沒有寫啊....這或許也是John會留言的原因,此外有時候會感嘆,資訊的provider和getter數量總是有差的,而且provider會越來越少,但是,總是會有默默無名的好心人出現(如John, Josh Ko),讓我們更了解

我所能做的,就是努力了解,讓自己更早成為一個proivder回報以前給我成長的provider

---
這篇真長.Orz

生日在排版

話說,我的十九歲生日在幹麻,嗯,玩Word排版..XD 這似乎是一件不錯的工作,當然,經過昨天的努力,我昨天終於完成排版初稿了,但是目前遇到的問題有

  • 頁首使用功能變數時,在奇數頁顯示的是偶數頁的第二層小節,但是每一章的起始頁總是從奇數頁開始,也就是說每一章的開頭的頁首,顯示的是上一章最後一節的第二層小標題(書中有提及這個問題,應該很快就獲得解決)

  • 朱邦復先生所寫的文章,有時候有五層之多(層級一,每一章。層級二,每一節,層級三,每一節中的小節。層級四,條列,層級五,條列中的子條列),我只定義了樣式的前三個層級,以及條列,條列中的子條列仍然需要解決。

這大概也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,那麼我到目前為止的感想有
  • 排版真是一件累人的工作,要排出來是小事(活用樣式功能變數應可應付大部分的報告),但是排版所著重的細節則花很多的時間在克服

  • 要把純文字的型式表格重繪,絕對是一件dirty work(我是純手動重繪,可能是我 笨而不知道其他方法XD,慢慢重繪),幸好此本書的表格不多,但是也花了一個半小時以上在重繪表格就是

  • 樣式的設定,重要性太高了,幾乎所有的Word文字排版,由此開始也由此結束,所以要有良好而細緻的樣式庫是很重要的(我到目前為止照書上設定十來個,事實上還有很多細部沒設定)


順帶一提,Josh Ko對於我之前的blog做了如下的提醒
josh ko 提到...
小心版權問題 :)。

嗯,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組合語言的藝術,已經被博碩重新出版(當然,最近我都沒出門,沒看過其中的排版),所以這方面,有兩個解決方案,第一方案為,寫信給朱邦復先生,說我做了這件事,所以會在blog上釋出,但是不是做為商業用途,然後請示朱先生同意否。第二方案就是,索性不在blog上釋出了,有意思的朋友直接來信,私底下流傳,不做商業用途,也不任意修改(這句話我持很大的保留XD),不違法。

算了,想那麼多事,排完版再說,現在只完成一半而己.Orz

--
排版真是"辛苦"的"有趣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