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3月 31, 2007

回憶

很多很多天以前,我就想寫一篇有關孫燕姿的文章,但是苦無時間...

對我而言,聽音樂是一個具有很特殊的回憶之事,孫燕姿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很特殊的高中回憶。我高一的時候,她的第六張專輯"未完成 To be continued"出來了,我聽一聽之後,不知道有什麼動力,我餓了一兩個月,把她前面五張專輯買齊,現在想想,仍屬一件神奇之事。

照慣例,要說話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,她出專輯的記錄(破例記錄到月)

  • 同名專輯 - 2000.06
  • 我要的幸福 - 2000.12
  • 風箏 - 2001.07
  • Start自選輯 - 2002.01
  • Leave - 2002.05
  • 未完成 - 2003.01
  • The Moment - 2003.08
  • Stefanie - 2004.10
  • 完美的一天 - 2005.10
  • 逆光 - 2007.03

就發片速度來看,早期的速度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,到後來越來越慢(一方面是合約問題,一方面是她真的唱的很累)。

對她歌的感想是什麼呢?Josh Ko對我說了如下的話
剛出道時耳目一新,但是久了就與一般歌手一樣

對我而言
剛出道時耳目一新,但久了就陷入了複製自己的迴圈

何謂陷入複製自已的迴圈?周杰倫是個很好的例子(我直到現在還是只聽同名專輯和范特西,雖然咬字還是模糊,但是創作原味仍在)一般歌手為什麼不敢跳脫既定印象呢?因為怕失去原有的老聽眾群,更害怕無法開發新的聽眾群,如果仍然走一脈的唱風,孫燕姿的確出的每一張專輯都有固定的支持群眾,但是卻很難再吸引新的群眾了。

"逆光"出來時,我一首都沒有聽過,即以掏錢預購之,聽完不出預料的失望,這張專輯的歌曲鑑別度不高(鑑別度高的?我要的幸福),聽了十首歌很像聽了同一首,硬是要聽的話...我頂多只能分出其中三首。事實上孫燕姿後面所出來的專輯都有歌曲鑑別度不高的問題,帶來的就是人氣下滑(The moment的"遇見"或許是例外,與電影"向左走,向右走"結合,事實上很多歌都與電視電影行銷),更別提那奇怪的銷售量數字(或許會有專業的姿迷提出精確的數字反駁,但是我不得不說,歌迷流失是一個事實),其他有關孫燕姿的想法,我想,與大部分人相同。

我是不是姿迷,或許是,早期我與"18度C的孫燕姿"站長、yahoo家族"愛姿病末期病房"的家長 有過接觸(家長都叫我小藍XD),那是我一段很快樂的網路生活(少不更事時,曾經過著每天灌水18度的日子XD),或許是姿迷,我會以較嚴格的標準來看待。

但是就今年而言,"逆光"是不是一張好專輯,是,因為台灣整體的流行音樂界品質也降了不少,不然我不會轉聽外文歌曲和非主流樂團。張惠妹的姊妹不也賣了上百萬張嗎:)

---
看來最近都走懷舊風

沒有留言: